讓我以為不起眼又位於索菲亞南部山麓上的一個小教堂,
它竟是世界遺產,內部壁畫還比14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早一世紀....
當我們離開索菲亞市區轉往下一個景點~博雅納教堂
因為這個教堂位在索菲亞南部山麓裡的博雅納小村裡,
從市區到教堂還需一些時間,但不會很久,坐在巴士裡就不怕它下雨了,
儘管外面下著綿綿細雨,陰陰的天氣,我還是喜歡注視著外面景色,
博雅納教堂四周有巴爾幹山,柳林山,維托莎山所包圍,
我們車子來到山麓下時,沿著山坡路往上走,旁邊即是小村莊的房子,
房舍沿山麓而居,有時會看到居家前面種著水果樹,有的是花,
陰雨綿綿的天氣看著外面這些房舍,小商店的景色,好愜意.
當我們慢慢接近教堂時,此時雨已經停了,真是恰到好處,
教堂周邊這裡是博雅納區,整片都是山林,
據說被譽為<索菲亞王冠上的明珠>的博雅納教堂就在此處,
教堂的入口處不大,很像日本寺廟的小門,
黑色鐵門敞開著,上面簡約標示著<博雅納教堂>,
右邊牆面上則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告示牌,
博雅納教堂於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
左邊牆上的金色牌子則是開放的時間告示牌.
進入裡面後,遠遠看見教堂周圍像是一座大庭園,
古樹參天,綠意盎然,前面有一條石鋪小徑通往博雅納教堂,
雖然雨停了,但是空氣卻是很清新,讓人可以靜心下來參觀,
注意周圍草地上還會發現有小花綻放著.
我們在購票處等著在地導遊小姐先買票,
穿白色外套是我們保加利亞的導遊小姐,她人非常的好,
她要跟我們一直到離開保加利亞,在後面我們買護手霜時
她還幫我們跟老闆出價呢,很nice的導遊小姐.
參觀博雅納教堂聽小吳說必須事前先預約,
有進場人數的管制,我們進去時是四人一組,
教堂內不能拍照,
一個團體離開後,才能再接受另一個團體的進入參觀.
外觀看起來小而樸實的博雅納教堂,
其實是由三座不同年代的建築所組成的,
它分為東教堂,中教堂,西教堂,
這個教堂的入口處其實是教堂的西側,也稱為西教堂,
是否有注意到黑漆鐵門上有坑凹坑洞,
據說這黑色鐵門是保加利亞擺脫土耳其統治的
獨立戰爭時所留下來的,
西側教堂是19世紀中期,運用當地社區捐贈的資金所修建.
前面這個厚重的黑漆小鐵門是參觀教堂的入口處,
這個們真的不大,一般男生進入時都要稍微彎腰,
還沒輪到我們參觀時,就在門外等待著,
我還第一次遇見教堂內有空調在維護裡面珍貴的壁畫,
進到裡面時,如果有大包包,大衣或大裝備的物品時,
必須卸除放於管制區的櫃上.
每組進入教堂內參觀的時間並沒有很久,而且內部並不大,
裡面最著名的濕壁畫也讓人看了令人驚喜,像是那<最後的晚餐>,
<海上神跡>,<康斯坦丁國王與王后>.....等等.
尤其是<最後的晚餐>是讓人最容易記得的.
看完後,換下一組人進教堂,參觀大家都走向周邊去看看環境,
你要從旁邊看才會看得出來是三種不同年代建造的建築,
左邊是西教堂,中間有樓梯的是中教堂,右邊是東教堂.
我們從西教堂的入口進去,進去後會檢查大包包及置物處,
真正進去開始看畫的是從中教堂跟東教堂.
中教堂建於13世紀,牆上的濕壁畫都非常著名,由佚名畫家所繪,
有89幅<聖經>場景,240個人物形象,其中就是以<最後的晚餐>最著名,
這是堪稱中世紀保加利亞的藝術傑作,是保存最完善的古壁畫.
最右邊的東教堂建於10-11世紀,有古老的圓頂及半圓形後殿,
牆上像窗戶的細長型小洞是防禦用的.
我們好奇的是為何中教堂還有個階梯可以上去 ?
中教堂在13世紀中葉由第二保加利亞帝國的卡洛揚大總督下令修建,
所以中教堂過去那時候也稱為<卡洛揚教堂>,
原本總督是想拆掉東教堂,卻被妻子得西斯拉娃要求保留,
所以就在鄰接東教堂的地方建造了2層陵墓式教堂,
第一層為半圓穹頂的家族墓,帶有南北兩座後殿,
第二層為家族禮拜堂,它設計跟東教堂完全相同,
這座二層結構的教堂,有半圓形穹頂的前門走廊和樓上禮拜堂組成,
它們必須經過教堂外面的階梯,才可以到達禮拜堂的入口,
總督卡洛揚跟妻子西斯拉娃的壁畫也保存在中教堂裡喔,
畫裡栩栩如生的表現出雍容的氣度,
原來這座階梯後面還是有故事的,
上面沒開放,所以我們就無法上去參觀.
這是東教堂半圓形後殿
小而樸實的博雅納教堂,裡面卻暗藏了許多故事跟一連串
壁畫修補過程,一層又一層的修補故事,
所以才會被認定巴爾幹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藝術品,
有學者研究認為博雅納教堂內的濕壁畫是真正文藝復興的先驅,
比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早一世紀,真的令人讚嘆...
參觀完博雅納教堂後,已接近中午用餐時間了,
小吳帶我們驅車前往也是山林中的餐廳去用餐,
聽說是索菲亞獵人餐廳...
位在VILLA VICTORIA LOVEN 園區,
哇 ! 拭目以待囉...